1972年何香凝临终前恳请不火化遗体周总理含泪特批:不烧不烧
淡水鱼糜 2024-12-28

  1956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一百多位人在火化倡议书上签字后,周总理更是在全国大力倡导火葬政策。

  1972年,何香凝病入膏肓,她犹豫地向周总理提出了土葬的请求,周总理却没有丝毫犹豫地答应了,这是为何?

  1972年,、等人乘坐国家专门安排的火车护送着何香凝的遗体从北京前往南京安葬。

  到达南京后,这具棺柩被送到了中山安陵并且在革命家廖仲恺先生的坟后开了一个口子将其安葬,何香凝也总算实现了她最后的愿望。

  1970年,何香凝在外地作画时,不幸摔倒并且将骨头摔断了,没想到祸不单行,她在医院治疗时又不幸感染了肺炎,肺炎又引起了很多并发症,她的病情一下变得十分严重。

  周总理在得知何香凝病倒后,立即前去医院看望她,并且到处为她联系医生治疗,最终,在医生的治疗下,何香凝的病情慢慢稳定下来,身体也逐渐有了好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香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两年后,何香凝的肺炎又一次加重,于是她再次住进了医院。

  这次,她的肺炎比上次严重得多,对于何香凝的病情,医生也表示无能为力了。周总理听说何香凝住进医院后,隔一段时间便去看望他。

  一天,周总理像以前一样走进了何香凝的病房,他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比前几天的状态更差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总理,我想向您提一个要求,我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土葬,我想和仲恺葬在一起。”

  其实,何香凝没有想过总理会答应他的请求。为了节约土地资源,1956年4月27日,、周恩来等人带头在火葬倡议书上签了字。

  此后,周总理一直在全国倡导火葬,何香凝在这时提出土葬的要求,这无疑是让周总理为难。

  能够满足老太太的愿望,何香凝的儿子感到十分意外,他连忙向周总理道谢,周总理却摆摆手:“

  何香凝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同时她也是中国忠实的朋友,那么,为何她这次没有支持国家倡导的火葬呢?

  与丈夫已经死别47年了,但是何香凝始终记得与丈夫的约定,足以看出夫妻的感情有多么深厚。谁也没想到,何香凝和廖仲恺相识,竟是因为何香凝的“大脚”。

  1878年,何香凝出生在广东南海,她生来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小姐,她的爸爸名叫何炳恒,通过卖茶叶发家,最终成为了广东有名的富商。

  虽然出身富裕,但依然没能改变父母封建的思想。何香凝的母亲名叫陈二,是父亲的第五个小妾,父母十分相爱,但是由于陈二是一个大脚女人,他们的婚姻受到了何炳恒父母的坚决反对。

  陈二深知这个时代对“大脚”女人有多么大的恶意,她不想女儿走上自己的老路,于是对何香凝的脚可谓是特别上心。

  何香凝到了裹脚的年龄,何二便用白布将她的脚裹了起来。何香凝性格直爽,也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女孩。

  当何香凝感受到裹脚的痛苦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当她发现和母亲讲不清道理后,便自己偷偷地剪开裹脚的白布。

  陈二知道何香凝偷偷剪开裹脚布后,便把她看得很紧,几乎不让何香凝离开自己的视线,母亲的做法让何香凝更加不满,于是她开始更激烈的反抗。

  何炳恒却对女儿裹脚的事情没什么太大的看法,看着女儿的反抗,他对妻子陈二说:“

  就这样,何香凝逃过了裹脚的束缚。父亲何炳恒在裹脚这件事上似乎很开明,但在他的脑袋里也有一个十分愚昧的想法那便是:

  何家十分富有,何炳恒便请了一个私塾给家中的男孩们上课,何香凝多次吵着也要去上课,却遭到了父亲严厉地拒绝。

  何炳恒对何香凝说:“你应该学习怎么样成为一个贤淑的女子,应该去学习刺绣、洗衣做法,将来才好嫁人,成为一个贤惠的妻子。”

  何香凝不赞成父亲的说法,但她也不敢当面反驳父亲。父亲不让她去上课,她就常常在窗外旁听,学习得十分认真。

  但她的举动很快便被父亲发现了,何炳恒对何香凝的做法十分不满,他坚决不同意女孩子学习知识。于是,每当儿子们上课时,他便派人把何香凝关在房间中。

  好在,何香凝的哥哥对妹妹想读书识字的想法非常赞同,于是便偷偷教妹妹识字,教授她知识。

  在哥哥的帮助下,何香凝读了很多书,她的思想也慢慢的变独立。就这样,何香凝慢慢长大,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人们私下把何香凝叫做“天足少女”,尽管何家十分富裕,却因为何香凝的大脚没人上门提亲。

  看着女儿慢慢的变大,陈二也慢慢变得急。终于有一天,一个媒人来到何家替廖仲恺向何香凝提亲。

  为什么廖仲恺想娶人人避之不及的“天足少女”呢?原来,出生在美国的廖仲恺经历过新思想的洗礼,他很不喜欢中国的封建习俗。虽然从小在美国长大,但廖仲恺的父母一直教育他不能忘本。

  在父母的教育下,廖仲恺将“中国”二字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父亲去世后,廖仲恺便带着母亲到中国。

  廖仲恺的学历很高,回到中国后,便被安排到了中学教书。一切安定下来后,廖仲恺的母亲便张罗起了他的婚事。

  受到过高等教育和新思想洗礼的廖仲恺给母亲提了一个要求称他不喜欢裹过脚的女人

  为了廖仲恺的人生大事,他的母亲便托人到处打听没有裹脚的女子,刚好何香凝便是这样的女子,两人便在父母的安排下结为了夫妻。

  廖仲恺对自身的妻子十分喜欢,在得知何香凝喜欢读书后,对她的喜欢又深了几分。

  何香凝一开始是没有看上廖仲恺的,但在相处过程中,她发现丈夫是一个有学识、有深度、精神世界丰富的男人,渐渐地开始仰慕他,最终爱上了他。

  廖仲恺和何香凝成为了一对精神世界十分契合的夫妻,两人一起探讨诗词、读书写字,夫妻俩如胶似漆,“天足少女”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晚清时期,为了救国图存,清政府开始号召我国的仁人志士到日本留学,学习知识,廖仲恺就是到日本留洋的人。

  丈夫到达日本不久后,何香凝也去到日本学习知识。也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廖仲恺夫妻俩认识了

  在了解到孙中山的救国的理想抱负后,廖仲恺夫妻被孙中山的精神打动了,他们两人决定跟随孙中山报国救民。

  就这样,廖仲恺和何香凝成为了中国同盟会最早期的成员。何香凝还是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个女性成员,在会期间,她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设计会徽到起义宣传口号再到招募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何香凝几乎参与了同盟会建立的所有过程。

  起义自然需要充足的资金,何香凝便卖掉自己的所有首饰,想尽了一切办法为起义团筹到了一大笔资金。

  廖仲恺夫妻俩人跟随孙中山先生回国后,开始和同盟会的成员一起筹备起义活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此后,何香凝一直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

  她参加了讨袁战争、护法运动和女性运动,在此期间她和宋庆龄成为了好朋友,两人一生都在为女性保护女性权益而奋斗。

  1924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廖仲恺夫妻。在交往过程中,周恩来被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革命观和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深深打动了。

  于是,周恩来经常去拜访廖仲恺夫妻,和他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前途命运和救国之道。廖仲恺和何香凝教会了周恩来很多东西,他们也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内分成了左右两派,派别之争也慢慢的变严重,其中以孙科为首的人士常常抨击何香凝和廖仲恺并且造谣称他们背叛了孙中山的遗志。

  廖仲恺和何香凝作为内的元老级人物,这些人士自然不能轻易撼动他们的位置,于是,有些小人便在背后搞起了小动作。

  廖仲恺经常在路上受到袭击,何香凝便让丈夫加强防范,增加警卫人员。廖仲恺却把生死看得十分淡薄。

  周总理在得知自己的恩师被暗杀后,找到了蒋介石,要求他一定要找到凶手。蒋介石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也立即查起了这件事。

  蒋介石很快就找到了杀害廖仲恺的刺客,并枪毙了他。考虑到廖仲恺先生在内做出的贡献,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决定以最高规格的葬礼将他安葬在南京中山安陵。

  廖仲恺被暗杀一事最终以击毙杀手结束,但何香凝知道杀害丈夫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从此以后,和斗争也成了她人生的一大目标,她希望自己能亲手为丈夫报仇。

  丈夫去世后,何香凝打起精神,代替丈夫完成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多年以来,何香凝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她多次公开揭露蒋介石的阴谋,并且称他为“卖国贼”。何香凝不仅公开与蒋介石叫板,同时她还暗地里给的地下党员传递情报,并帮他们逃脱反动派的追捕。

  除了帮助,何香凝也一直和宋庆龄一起帮助中国的女性,为我国的女性运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她联合为我党培养了许多女性干部,让中国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

  何香凝的做法让蒋介石迫切地想要除掉她,于是在的帮助下,何香凝去到了国外。在国外,何香凝也没有闲着,她大力推进中国的美术事业走向世界。

  抗战期间,何香凝四处游说和平人士为中国的抗日队伍捐款,她再次变卖了她所有的资产,捐给了抗日队伍。

  1949年,何香凝从香港回到了北京,周总理夫妇亲自去迎接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香凝先后担任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工作繁忙,周总理和也总是抽出时间去看望何香凝,何香凝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

  周总理给她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并破例允许她土葬,这无疑是对她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肯定。

  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两人生前十分恩爱,何香凝能在死后与丈夫葬在一起,她的一生也算是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