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荆州素有“鱼米之乡、中国粮仓”的美誉,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90亿斤以上,淡水产品产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市州之首。近年来,荆州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延长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建设,以农业高水平发展为笔,奋力绘就江汉平原乡村振兴新画卷。
荆州是湖北省水稻产业的领头羊,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在全省中占了重要地位。监利市更以“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的美誉,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其产量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是湖北省每20碗米饭中约有一碗的来源地。
秋收时节,在监利市的一处水稻生产智慧农场里,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忙碌,得益于农场的智慧化管理平台,这里的水稻从秧耕管理到收获都能够最终靠北斗导航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在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户增收。近年来,监利市逐渐完备稻米全产业链条,从选种、种植、加工到销售都有严格的品质控制和管理体系。
如今,无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智慧”农机,慢慢的变成了乡亲们种田的“好帮手”。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加持赋能下,荆州全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地。公安县狮子口镇景阳岗村属湖区地貌,村里低湖田多,随着上世纪打工潮的兴起,村里的闲置土地慢慢的变多,村级集体经济常年负债。面对农村土地细碎化、利用率低、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普遍难题,公安县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探索形成了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的“三块田”模式,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激活沉睡的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和改革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而产业则为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荆州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供应链平台体系建设。今年6月,国家级农产品物流交易与加工中心联投增益楚菜食品加工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这是荆州高新区打造的首个供应链平台项目,将建设面向荆州、辐射华中食品加工产业园示范基地。
目前,荆州已在高新区建成、开工、签约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市场交易项目23个,总占地面积近万亩,总投资达到480亿元,为荆州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农业大市,荆州将聚力打破农业“大而不强”的瓶颈,完善生产加工、市场交易、仓储物流三大功能,加快构建“买全国、卖全国”产销新格局。
作为荆州“461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农产品加工业已成长为荆州市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荆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有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公司突破600家。目前,荆州已拥有156个“二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品,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4个,8家企业产品入选“荆楚优品”目录,荆州鱼糕成为全国200强农产品公用品牌,洪湖莲藕、荆州鱼糕登陆央视品牌强国工程。荆州农业农村部门顺势而为,以“荆州味道”公用品牌为依托,逐步的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从2022年开始,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成功举办“荆州味道就是抖味”短视频挑战赛,自大赛举办以来,线亿。
通过政府搭台精准对接、媒体助力全面担当、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唱戏产品“出圈”,共探荆州农业发展新思路,现在,荆州味道共建成14个产业基地,线个电子商务平台,涵盖京东、淘宝、抖音、微信商城等主流平台,整合荆州优质供应商172家,全平台累计推出586个单品,带动农产品生产企业提高销售,辐射周边农户5万人。
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点是产业高质高效。荆州将全力守好农业基本盘,以延长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转变,为荆州城市和产业集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