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创业推出「产品+」系列,每周搜集一批可能持续火爆的新产品,寻找下一款“霸屏”朋友圈的爆款。
通过声音匹配另一半,根据对音色及所说内容的判断,用户可选择左滑表示无感,右滑表示喜欢。
据悉,这款成立于 2017 年年底的产品,初期玩法类似探探的“看颜”选择模式,后期转型成为集声控、3分钟情侣匹配、陌生人群聊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交产品。
自今年 8 月份开始,Uki 的数据表现越来越优异:在免费社交榜单从 100 多名,到稳定在 60 名前后, iOS 端日均下载量维持在 4000 前后,8 月中旬和国庆期间日均下载量高达 8000 。
如果将探探比作“颜控”类产品,那么 Uki 的不限时交互的模式,相当于将“声控”版的探探。
在供用户选择的小卡片上,呈现的不再是照片,而是一段语音,听完语音后,喜欢则右滑,不喜欢则左滑。
限时交互,对应着 Uki 首页的“假装情侣”功能。选择文字或语音沟通方式后,限时 3 分钟交流,如果合适可切换至无限沟通模式。
用户可以 UGC 发布图文动态,向陌生人展现自己,吸引对其感兴趣的用户,并产生交流。
3、吸引用户参与各类测试,搜集到用户数据后,有利于平台更清晰了解用户的性格和用户画像,便于提升匹配准确率。
处 CP 提供陌生人群聊场所,用户进入感兴趣的群之后,可选择连麦或文字交流。
效率是社交产品的核心,但 Uki 的第 1 点匹配功能,并没有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量较大的“看颜”需求,反而用声音和文字交互替代,这无疑会削弱其效率。
而第 2 点 UGC 内容社区和第 4 点群聊功能,则能部分弥补社交效率不足的缺陷,以维系用户留存。
对于牺牲效率的社交产品而言,内容社区是延长用户留存的方式之一。Uki 构建 UGC 内容生态,或许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无法看颜的部分遗憾。
Uki 将“测一测”单独拎出作为独立功能板块,除了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无聊时的消遣工具之外,也有助于精准搜集用户数据,描绘出用户画像,最终实现算法精准匹配情侣,将“心理距离”最近的用户匹配在一起,而不单单是身体的距离。
总体而言,Uki 的产品设计,仿佛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一面面具,匿名、对外貌隐晦,在朦胧的猜测中,却处处充斥荷尔蒙的味道。这样一款不够简单粗暴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最终的归途在何方?
它们要么如爱情银行走向高峰后又昙花一现,要么如 Soul 这般充斥文艺气息却不温不火。
但被无聊空虚寂寞冷包围的人性需求,像是一个永远难以被填满的黑洞,只要产品能填塞片刻的孤独,就会一直存在市场。
尽管“不能直接满足约Pao需求的陌生人社交,都难以成功”的论断,充斥市场,依旧有千万个产品经理变幻出各样陌生人社交 App 。
类似 Uki 的玩法并不陌生,处 CP、唔哩星球等试水声控、颜控等 360 度花样刺激感官乐趣的 App 也层出不穷。
最终,用户可能走马观花一样用它们满足一时需求,但都无法沉淀为该产品的深层用户。
但前提是有足够的用户涌现,Uki 的玩法吸引的多数是 95 年前后出生的年轻群体,带有鲜明的年龄分化色彩,最大有可能带来两种结果:
其二,随着这部分群体变得更成熟,也会逐渐从产品流失,随着新一代的年轻群体喜好变更,产品未必能够跟上他们喜好变化。
「产品+」系针对互联网内容、社交和游戏等新产品的即时体验、评测和分析栏目,旨在为创业者、投资人及产品经理提供最新鲜的一手信息。
发现新的、好玩的产品?欢迎注明“公司+姓名”添加作者微信交流,微信号:aiyukuailetongz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