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一个人专注喜好某事,做起来不知疲倦,便用成语“乐此不疲”。这一成语典故源自汉魏洛阳城,原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描述一个人专注喜好某事,做起来不知疲倦,便用成语“乐此不疲”。这一成语典故源自汉魏洛阳城,原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描述一个人专注喜好某事,做起来不知疲倦,便用成语“乐此不疲”。这一成语典故源自汉魏洛阳城,原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的:“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深山藏虎豹,乱世出英雄。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全国纷争。公元22年,27岁的刘秀在南阳起兵反莽,次年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获得巨大胜利,一战成名。公元25年,刘秀称帝,树立东汉,定都洛阳。接着,他继续身经百战,削平各地割据实力,在公元36年一致全国。
继续了大约20年的混战局势总算完毕,刘秀深知全国疲耗,也厌恶了戎马生涯,很少再谈用兵之事。皇太子曾问交兵的事,他说这不是你该研讨的。相反,他一马当先,用举动告知儿子该怎么做个好皇帝。
这位史上“最有学识”的皇帝,治国理政也是脚踏实地。他每天清晨上朝工作,日影西斜才退朝下班。下班后他还不歇息,而是常常招集公卿郎将,评论经文的道理,直到深夜才睡觉。
皇太子见皇帝勤劳不懈,趁空劝谏道:“陛下有禹、汤的英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摄生的福分,期望您能保养保护精气、元神,悠闲自得。”皇帝却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后汉书》中说刘秀虽成果了大业,却小心翼翼,为政明察审慎,总揽朝政大权,量时度力,全无差错。他让有功的武臣退下舞台,转而委任文官,保藏兵器,归马放牛,中止战役。论治国之道,他虽比不上古代圣贤,但毕竟做到了止戈为武。
“武”字乃上“戈”下“止”,止戈为武的意思是:能停息战乱,不再运用兵器,才是真实的武功。刘秀做到了!他在位33年,偃武修文,简政减吏,轻徭薄赋,倡行节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东汉初年呈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康复、人口增长的局势,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刘秀病逝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62岁。他在遗诏中说:“朕无益大众,皆如孝文皇帝准则,务从约省。”说自己对大众没有带来啥优点,处理后事,必须俭省。(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